1.1 车载终端机
车载终端机对视频信号、GPS卫星定位信号、行驶记录仪和报警信号进行采集、分析、处理和保存,重要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中心。 公交车电子监控终端机主体是车载硬盘录像机,硬盘录像机将前端摄像机采集的模拟视频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压缩、存储,并接入GPS接收机和车辆行驶记录仪相关数据统一存储在硬盘中,重要数据可实时上传,历史数据可备事后调查使用。
1.2 无线网络传输系统
无线网络传输子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神经网络,负责终端到中心的数据传输。车载终端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整理后,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系统的平台将车辆行驶信息、GPS定位信息、车内视频图像等网传至调度管理中心,供管理人员调度使用。
1.3 中心调度管理平台
中心调度管理平台由管理服务器、流媒体服务器、GIS电子地图服务器、调度服务器、存储服务器等组成。对车载终端机和指挥中心主机进行统一管理,系统还可接入公安110指挥中心,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可及时上传相关数据,供相关领导及时做出判断决策。
2 公交车监控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
公交车监控结合了多项先进的电子技术,包括卫星定位技术、数字视频编码技术、恶劣环境下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、无线网传技术和娱乐节目广播功能等。
2.1 卫星定位技术
车载终端机将接收到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(Global Position System)的定位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定时发送至公交调度管理中心,车辆调度管理人员在指挥中心可获取公交车辆的行驶轨迹、速度和方向等信息,并做出调度决策。
2.2 数字视频编码技术
数字视频编码算法从最早的MPEG-1发展到目前的MPEG-4和H.264。车载监控对视频数据编码压缩比要求高,采用最先进的H.264编码技术比MPEG-4
压缩效率提高30%以上,是目前最优秀的编码方式,适用于低码流下的数据存储和窄带宽(如:无线网络环境)下网络传输。在CDMA无线网络环境下使用H.264编码技术,可实现CIF格式(352×288)的图像每秒4~6帧的视频图像效果。 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,录像时间和内容也越来越长、越来越多,三路视频录像CIF格式使用160GB的硬盘可使用15天左右,在硬盘录满后还能对录像进行覆盖,循环使用硬盘空间。
2.3 恶劣环境下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
公交运行在颠簸、振动的环境下,对数据存储非常不利。目前,国内外硬盘录像机厂家针对硬盘减振问题主要使用橡胶、弹簧等原料做成的避振器械对硬盘或整机进行减振;也有的厂家在机械减振的同时加入电子减振功能,即在机械减振的基础上,使用电子振动感应器获取外部冲击信号,收到冲击信号后驱动硬盘磁头部分复位到安全区域,避免振动对硬盘的损坏。采用对硬盘进行减振处理或使用抗振效果好的FLASH闪存,可达到数据安全存储的效果。
2.4 无线网传技术
由于公交车移动范围大,需要车载终端具备无线网络传输功能,将实时定位信息和视频图像传输至指挥中心,同时驾驶员和中心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的语音功能进行交互。目前,可提供的无线网络平台有中国移动的GPRS/EDGE网络和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。下表对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传输理论速度进行比较:无线网络传输理论速度比较表 传输方式 理论上行速率 实际测试速率
GPRS 85.6Kbps ≥20 Kbps
CDMA 153.6Kbps ≥60 Kbps
EDGE 118Kbps ≥50 Kbps
从上表来看,目
1 2 下一页 |
上一页 1 2 |